试用期请假的规定是什么?


在我国,对于试用期请假并没有专门的、统一的法律条文作出详细规定,不过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综合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试用期的概念。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在这个期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双方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关于请假,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所以,试用期的员工同样有请假的权利。 一般来说,请假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病假、事假、婚假、产假、丧假等。对于病假,劳动者只要能提供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用人单位通常应该批准。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意味着试用期员工因病请假,在合理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能随意以请假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事假方面,通常需要员工提前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用人单位批准后方可休假。由于事假并非法定的必须批准的假期,所以用人单位有权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如果员工未经批准擅自离岗,可能会被认定为旷工,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对于婚假、产假、丧假等法定假期,试用期员工和正式员工享有同等的权利。例如,根据《婚姻法》和各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劳动者可以享受婚假。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员工处于试用期而剥夺其享受这些法定假期的权利。 另外,用人单位通常会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对试用期请假的流程、审批权限、请假对转正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规定。只要这些规章制度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已经向劳动者公示,那么就对劳动者具有约束力。比如,有些单位规定试用期内请假天数累计超过一定期限,可能会影响转正。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在请假时就需要谨慎考虑。 总之,试用期员工有请假的权利,但需要按照用人单位的规定履行相应的请假手续。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依法保障试用期员工的合法权益,不能随意剥夺其休息休假的权利。如果在请假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