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强制执行的流程是怎样的?


申请强制执行,简单来说,就是在对方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借助法院的强制力量让其履行。以下是具体流程: 首先是申请环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申请时要准备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判决书原件、判决文书生效证明等材料 。比如申请人是个人,身份证明就是身份证复印件等;若是公司,就是营业执照等相关复印件。 接着是法院受理。法院在接到申请执行书及有关法律文书后,会审查该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如果材料准备齐全,符合强制执行条件,法院就会受理;要是需要补充材料,会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之后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后,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 若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法院会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全面查控,像银行存款、网络银行账户、证券、股权、不动产、机动车辆、保险理财等都在查控范围内。查到财产后,根据情况处理,有银行存款就直接划拨到法院账户支付给申请人;没有足额存款,就分析其他财产情况制定执行方案,查封、扣押、评估、拍卖相关财产 。 最后是执行回款和付款。执行回款从银行扣划到法院账户时,各级法院采用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适用的一案一账户。执行员确定金额到达法院标的款账户后,审批发放,时间大概是7到30天。申请执行人带上身份证、银行卡就能领取款项。 相关概念: 强制执行: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 执行通知:执行员向被执行人发出的,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