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强制执行需要哪些流程?


申请强制执行的流程如下: 首先是申请阶段。当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等,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那么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这里所说的法律效力的文书,像咱们常见的民事判决书,就是法院对民事纠纷做出的最终判定,具有强制执行力;刑事判决书则是对犯罪行为的判定和处罚决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接着是法院受理环节。法院收到强制执行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看是否符合受理条件,比如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等。 然后是申请复议。如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之后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逾期不履行的,就会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最后就是采取强制措施阶段。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采取多种强制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目的就是为了让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申请时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像强制执行申请书,要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等;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材料,比如个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等;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及复印件;还有被申请人财产线索清单等。 相关概念: 强制执行申请书:是申请人向法院提交的,请求法院强制对方履行义务的书面文件。 执行通知:是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履行义务的通知。 强制措施:是法院为了保证执行顺利进行,对被执行人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