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附带民事案件的流程是怎样的?


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简单来说,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等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要求其给予民事赔偿的诉讼活动。 首先是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时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里的“刑事诉讼过程中”,是指从刑事案件立案以后到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一般来说,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由他们记录在案,并在移送起诉时将相关材料一并移送。到了审判阶段,被害人则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其次是受理与审查。人民法院在收到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会进行审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九十条规定,人民法院会在七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不符合的,裁定不予受理。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赔偿请求和事实依据等。 然后进入审理程序。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在审理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都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比如原告人有权陈述自己的诉讼请求和理由,被告人有权进行答辩等。同时,双方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例如原告人主张被告人赔偿医疗费,就需要提供相应的医疗费用凭证等证据。 最后是判决与执行。经过审理,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如果被告人败诉,就需要按照判决履行赔偿义务。如果被告人不履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总之,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流程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个阶段都需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