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工辞退的程序是怎样的?


旷工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旷工的事实,依据法律规定和单位规章制度,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行为。在我国,旷工辞退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以确保用人单位的解除行为合法有效。 首先,用人单位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也就是说,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是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并且内容要合法、合理。例如,规章制度中要明确规定旷工的定义、旷工达到何种程度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 其次,要将规章制度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常见的告知方式有发放员工手册、组织培训并让员工签字确认等。只有劳动者知晓了规章制度的内容,才能按照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劳动者出现旷工行为后,用人单位要进行调查核实。通过考勤记录、工作记录等证据,确定劳动者旷工的事实和天数。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旷工,用人单位才能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在确认旷工事实后,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规章制度向劳动者发出警告信或者通知。这封信要明确指出劳动者的旷工行为违反了哪条规章制度,并给予一定的期限要求其改正。 如果劳动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改正,仍然继续旷工,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用人单位要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书面通知劳动者,并向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等。 总之,旷工辞退的程序需要用人单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