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如何规定的?
我和朋友一起参与了一个事情,过程中我不想继续了,想停止这个行为。我不太清楚在共同犯罪里,犯罪中止是怎么规定的,我这样中途停止算犯罪中止吗?满足什么条件才算犯罪中止呢?
展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犯罪中止和共同犯罪这两个概念。犯罪中止指的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共同犯罪则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在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规定和单独犯罪有所不同。对于单独犯罪来说,行为人只要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就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但在共同犯罪里,由于各行为人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认定犯罪中止就相对复杂一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于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一般要区分不同情况。如果是简单的共同犯罪,也就是所有共犯都直接参与实行犯罪行为,其中一个共犯要成立犯罪中止,不仅要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还必须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几个人一起去盗窃,其中一人中途不想干了,他不仅要自己停止盗窃行为,还得想办法阻止其他同伙继续盗窃,让盗窃行为无法完成,这样才可能构成犯罪中止。 要是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存在教唆犯、帮助犯等不同分工。教唆犯要成立犯罪中止,就必须消除自己教唆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比如劝说被教唆的人放弃犯罪。帮助犯则要撤回自己的帮助,并且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有人为盗窃提供了作案工具,之后不想参与了,他要把工具收回,并且让盗窃行为无法进行下去,才有可能构成犯罪中止。 总之,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在放弃自己犯罪行为的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法律规定认定为犯罪中止,并获得相应的从轻或免除处罚的机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