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拆迁中拆迁人惯用的伎俩有哪些?


在公房拆迁过程中,了解拆迁人惯用的伎俩对于被拆迁人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情况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压低补偿标准。拆迁人可能会故意不按照相关规定的补偿标准来执行,给出的补偿远远低于市场价值。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如果拆迁人压低补偿,被拆迁人有权要求按照法定标准进行评估和补偿。 其次是利用被拆迁人不懂法律和政策。拆迁人可能会故意不告知被拆迁人应有的权利和补偿政策,或者进行误导性的解释。比如,不告知被拆迁人有选择货币补偿或者房屋产权调换的权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被拆迁人一定要主动了解相关政策,避免被误导。 再者是采取不正当手段逼迫搬迁。有些拆迁人可能会采用断水、断电、断路等方式,干扰被拆迁人的正常生活,迫使被拆迁人尽快搬迁。这是严重违法的行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被拆迁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还有虚假宣传。拆迁人可能会夸大安置房屋的情况,如房屋的质量、周边配套设施等。被拆迁人在面对这类情况时,要保持理性,要求拆迁人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并可以进行实地考察。 总之,被拆迁人在公房拆迁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遇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