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在工作的时候受伤了,不太清楚具体该怎么处理。担心处理不好影响自己应得的权益,想了解一下从受伤开始,到最后获得相应赔偿等一系列完整的工伤处理流程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工伤处理流程一般如下: 首先是准备材料阶段。需要准备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要是没有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有争议时可以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受伤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医疗机构出具的工伤职工受伤后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其它能证明属于工伤的相关证明,比如外出工作的“出差通知书”等。 接着是提出认定申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要在职工发生工伤之日或者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登记,并领取《工伤认定申请表》等有关须知和材料。如果单位不申请,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内也能提出申请。 然后是认定阶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认为应该受理的,出具《受理通知书》;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出具《不受理通知书》。之后会调查核实,要是认为事故伤害属于工伤的,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会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 再之后,如果涉及伤残,还需要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因为工伤待遇的赔付是依据劳动者的伤残等级来计算的,所以在进行工伤认定的基础上,要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 。 最后是索赔阶段。在拿到《工伤认定书》和《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后,就可以再次申请劳动仲裁进行工伤待遇索赔。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就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职工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进行判断和确定的过程。 劳动能力鉴定:是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进行的等级鉴定,以此确定工伤职工应享受的待遇标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