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消费者会如何处罚?


在商业活动中,欺骗消费者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商家欺骗了你,你可以要求商家赔偿你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金额。要是这个三倍金额还不到五百块,那商家最少得赔你五百块。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其中就包括“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所以,欺骗消费者的商家不仅要给消费者赔偿,还可能面临工商等部门的行政处罚。 而如果商家的欺骗行为情节特别严重,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标准,还可能构成诈骗罪等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