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认证的审核评审是怎样的?


质量体系认证的审核评审是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重要环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质量体系认证。它是指由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质量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以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标准或有能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 在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对认证活动进行了规范。该条例规定,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从事认证活动。质量体系认证的审核评审就是依据这些规范和规则来进行的。 审核评审一般包含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阶段。文件审核主要是对企业提交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看这些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比如,文件中是否明确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规定了各项质量活动的流程和职责等。 现场审核则是审核人员到企业现场,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审核人员会观察企业的生产过程、检验过程,与员工进行交流,查阅相关记录等,以确定企业是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运作。例如,审核人员会查看原材料的检验记录,确认企业是否对原材料进行了严格的检验;会观察生产现场的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等。 审核评审通过的标准通常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能够有效运行。如果审核发现企业存在不符合项,审核机构会开具不符合报告,要求企业限期整改。企业整改完成后,审核机构会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如果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审核评审将不通过。不通过的后果可能包括无法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或者已经获得的认证证书被暂停、撤销等。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市场形象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的审核评审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配合审核机构的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顺利通过审核评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