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净额先减少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我公司的固定资产净额出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情况,我不太明白这背后是怎么回事。想了解下在法律层面或者财务规范上,一般会有哪些因素导致固定资产净额出现这样先降后升的变化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固定资产净额,通俗来讲就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它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固定资产净额先减少,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从折旧和减值角度来看,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随着时间推移,累计折旧不断增加,固定资产净额就会减少。比如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购买时原值100万元,每年计提折旧10万元,那么每过一年,固定资产净额就会减少10万元。另外,如果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根据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这也会使得固定资产净额减少。 而固定资产净额之后又增加,也有多种可能。一方面是企业新增了固定资产。企业购入新的固定资产,会使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在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没有同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净额就会上升。例如企业新购买了一栋办公楼,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总额。另一方面,如果之前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也会使固定资产净额增加。不过,根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如果是由于前期的错误估计等原因导致多计提了减值准备,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时,会对固定资产净额产生影响使其增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