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有什么规定?
我手里有一些违法犯罪的线索,想移交给公安机关,但不知道具体有什么规定,比如要走什么流程,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哪些线索适合移交等,希望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展开


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是保障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规定。首先,从适用范围来看,当单位或个人发现的线索涉及刑事犯罪、违反治安管理等应由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时,就需要将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进行盗窃、诈骗等行为,相关线索就应移交。 关于移交主体,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在移交程序方面,一般需要制作书面的移交材料,详细记录线索的来源、发现时间、具体内容等信息。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意见以及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公安机关在接到移交的线索后,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在接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的3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也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