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和别人进行交易的时候,对方可能存在以虚假意思表示来和我实施这个交易的情况。我不太清楚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它会对我们之间的交易产生什么影响呢?我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后果。
展开


在法律中,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一个重要概念。简单来说,虚假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表现出来的意思和他内心真实想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并不是他真心实意要做这件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就意味着,如果双方都是故意用虚假的意思来进行一个民事法律行为,那么这个行为从法律上来说是没有效力的。比如,甲和乙为了逃避债务,双方签订了一个虚假的买卖合同,表面上把甲的财产卖给乙,但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买卖意图,这种情况下这个买卖合同就是无效的。 对于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则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在虚假意思表示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另一个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个隐藏行为的效力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来判断。比如,甲和乙表面签订了一个赠与合同,但实际是为了掩盖房屋买卖的行为,那么对于房屋买卖这个隐藏行为,就要按照房屋买卖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确定其效力。 所以,当存在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况时,要依据法律来判断其效力,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