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行为在民法里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学习民法知识时,遇到了表意行为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它在民法里的具体规定和含义。想知道表意行为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类型,以及在实际的民事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表意行为,通俗来讲,就是行为人把自己内心想要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行为。它是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没有直接给表意行为下一个明确定义,但整个民法典体系围绕着民事主体的表意行为展开规定。例如合同的订立,就是典型的表意行为。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里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愿意与对方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就是表意行为。


表意行为主要分为法律行为和准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能够按照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比如签订买卖合同,双方通过协商,一方表示愿意卖,另一方表示愿意买,双方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合同就成立并生效,会产生买卖双方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准法律行为则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结果的当事人的表意行为,它虽然也包含意思表示,但法律效果不是由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决定,而是由法律直接规定。例如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催告通知,这一行为表达了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意思,但催告产生的诉讼时效中断等法律效果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在实际的民事活动中,表意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设立和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表意行为,民事主体可以自主地安排自己的事务,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法律对表意行为的规范,也保障了民事活动的有序进行,维护了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对民事法律行为不太清楚。想了解一下,在生活和各种民事活动里,到底哪些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呢?希望能详细知道不同类型的民事法律行为,以便更好处理自己遇到的事情。

民法中什么情况属于效力待定?

我在学习民法的时候,经常看到效力待定这个词,但不太清楚具体在哪些情况下民事行为是效力待定的。比如在一些交易或者合同签订过程中,怎么判断它是不是效力待定呢?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什么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最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个概念,不太理解。想知道到底什么情况算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希望能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非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有哪些情形

我最近在研究合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非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这一块不太清楚。想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到底哪些情况属于非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呢?是在签订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状况就会导致这样,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呀?就想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意思表示的三要素是什么?

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对意思表示的三要素不太理解。想具体了解这三要素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实际的法律事务和民事行为中是如何体现和发挥作用的,以及明确它们对于理解整个法律体系和相关法律规定有怎样的意义。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行为都有哪些?

我最近在学习民事法律相关知识,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里的行为这部分不太明白。想知道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民事活动中,到底哪些行为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希望能了解得更具体些,方便我理解这一法律概念。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种类?

我在生活中涉及一些民事行为,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比如签合同、做交易这些,想了解下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具体有哪些种类,以便在今后能避免参与到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中。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哪些?

我在生活中涉及到一些民事行为,比如签合同之类的。我不太清楚这些民事法律行为到底有什么样的效力,不知道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可能是无效或者可撤销的,想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民法中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什么?

我在学习民法的时候,对主体和客体这两个概念特别困惑。不太清楚在民法里主体和客体到底是啥意思,它们具体指的是哪些东西,在实际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有啥作用。想请懂行的人给解释解释。

民事法规定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什么?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民事方面的事务,想弄清楚在民事法律规定里,到底哪些行为算是法律行为。因为涉及到一些合同签订和权益问题,要是搞不清楚哪些算法律行为,怕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想详细了解一下。

行为是否属于民事法律事实?

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行为到底算不算民事法律事实。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涉及行为的事情,比如签合同、赠送东西这种行为,不知道它们在法律层面是不是属于民事法律事实,想了解下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无民事行为人是指哪种人?

我不太清楚法律上无民事行为人的定义。在生活里,我遇到一些情况,感觉有的人好像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但又不确定他们是不是无民事行为人。我想知道法律明确规定的无民事行为人到底是指哪些人呢?

民法中的重大误解有哪些?

我在签合同的时候,对一些条款的理解好像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我想知道在民法里,像我这种情况算不算是重大误解呢?民法中的重大误解具体包括哪些情形呀?我很担心这份合同会对我不利。

票据行为是否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票据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不太清楚。我知道民事法律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比如签合同这些。但票据行为,像出票、背书啥的,感觉有点特别。我就想知道票据行为到底算不算民事法律行为,这两者之间有啥联系和区别呢?

民法中的法定之债是什么?

我在学习民法的时候看到法定之债这个概念,不太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我想知道法定之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和其他类型的债有什么区别,还有它的具体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哪些属于民法规定的物?

最近在学习民法相关知识,对民法里规定的物这一概念有点迷糊。想知道具体哪些东西能被归为民法规定的物,是只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是有其他的?希望能详细了解下这个范畴的界定。

民法上的价值指的是什么?

我在学习民法的时候,老是看到‘民法价值’这个词,但一直不太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民法上的价值具体是指什么,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民事法律行为可采取什么等形式?

我在和别人做交易的时候,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式来确定这个民事法律行为。比如是口头说一下就行,还是得签书面合同,或者有其他形式呢?我想了解下法律上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指什么?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有提到形式意义的民法,但不太理解它具体是什么。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讲,形式意义的民法到底指的是什么,它和其他相关概念有什么区别,希望能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区别能举例说明吗?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区别不太理解。感觉概念很抽象,想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弄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比如在日常生活或者商业活动中,哪些情况属于法律行为,哪些又属于法律事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