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岗的规定有哪些?


调岗指的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的行为。这一行为可能涉及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职位等方面的变动。对于劳动者来说,调岗可能会影响其工作稳定性、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调岗可能是基于生产经营的需要。 在我国,涉及调岗规定的重要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这意味着劳动合同中关于工作岗位的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一方想要变更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表明,通常情况下,调岗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如果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擅自调岗,属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 不过,在某些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调岗。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在这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进行调岗,但也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并且要证明调岗的合理性。 当用人单位调岗不合法、不合理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按照原劳动合同履行。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