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有哪些限制?

我在处理一些涉及国际私法的业务,知道意思自治原则很重要,但不清楚它具体有哪些限制。比如在跨国合同、涉外婚姻等场景下,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适用时,是不是不能随心所欲?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这个原则的限制规定。
展开 view-more
  • #意思自治限制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国际私法里,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处理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所适用的法律。不过,这一原则并非毫无限制。 首先,从公共秩序保留方面来看,当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与法院地国家的公共秩序相违背时,法院可以拒绝适用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五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就意味着,如果当事人选择的外国法律可能会对我国的基本道德观念、政治制度等公共秩序造成损害,那么就不能适用该外国法律,而应适用我国法律。 其次,强制性规则的限制也很关键。每个国家都有一些强制性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不允许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来排除适用。例如在一些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中,往往存在强制性规则。比如,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最低工资、工作时间等规定,即便在涉外劳动合同中,当事人也不能通过选择外国法律来规避这些强制性规定。 再者,从法律规避角度而言,当事人不能通过故意选择法律来规避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一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涉外民事关系的连结点,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认定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为了逃避我国的强制性法律而故意选择其他国家的法律,这种选择是无效的。 另外,在特殊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也会受到限制。比如在涉外婚姻家庭、继承等领域,法律往往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和方式有严格规定。以涉外婚姻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夫妻财产关系,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这表明在涉外夫妻财产关系中,当事人虽然可以选择法律,但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总之,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虽然赋予了当事人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多个方面都受到了限制。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