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内容有哪些?


食品安全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法律,自2009年实施后,在201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此后也有不断完善。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一些重要的修订内容。 首先,强化了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比如,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修订后的法律大幅提高了罚款额度,对于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还增加了行政拘留等处罚措施。例如,《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再者,完善了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修订后的法律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例如,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另外,加强了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修订后的法律要求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同时,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形和程序,以科学的方法评估食品安全状况。 最后,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修订后的法律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可以要求经营者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这一规定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