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商品房有哪些风险需要注意?


在购买商品房时,确实存在多种风险需要购房者加以注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风险以及对应的法律依据。 首先是开发商的资质与信誉风险。有些开发商可能不具备合法的开发资格,或者存在不良的信誉记录。依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购房者在购房前,要查看开发商的“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如果开发商缺少这些证件,那么购房后可能面临房屋无法交付、无法办理产权证书等问题。 其次是房屋质量风险。房屋质量是购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有明确规定,例如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等。如果在保修期限内出现质量问题,开发商应当履行保修义务。但实际中,可能会出现开发商拖延维修或者维修不到位的情况,这就需要购房者及时与开发商沟通,并保留好相关证据。 再者是合同风险。购房合同是保障购房者权益的重要文件。在签订合同前,购房者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房屋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合同条款存在模糊不清或者对购房者不利的情况,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进行修改。同时,要注意合同中的补充协议,有些开发商可能会在补充协议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加重购房者的责任。 另外,还有产权风险。有些商品房可能存在产权纠纷,比如房屋被抵押、查封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购房者在购房前,可以到不动产登记机构查询房屋的产权状况,确保所购房屋产权清晰,避免日后出现产权纠纷。 最后是规划变更风险。开发商可能会在建设过程中对小区的规划进行变更,例如改变绿化面积、增加建筑物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开发商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商品房。商品房销售后,开发商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如果开发商未经购房者同意擅自变更规划,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总之,购买商品房时要保持谨慎,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并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