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扣除借款本金利息有什么风险?
我最近打算借一笔钱给别人,对方提出可以提前把利息从本金里扣除,这样后面还款就轻松些。但我有点担心这么做会不会有啥问题,所以想了解下提前扣除借款本金利息会存在哪些风险呢?
展开


在借款活动中,提前扣除借款本金利息是一种常见但存在诸多风险的行为。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风险。 首先,从法律定义来看,提前扣除借款本金利息,也就是在借款时,出借人先从本金中扣除了利息部分,借款人实际拿到手的钱少于借条上所写的本金金额。比如,借条上写借款10万元,但出借人提前扣除了5000元利息,借款人实际只拿到9.5万元。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的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意味着,如果出借人提前扣除了利息,那么在计算借款本金和利息时,是以借款人实际收到的金额为准,而不是借条上的金额。 从出借人的角度看,提前扣除利息可能会导致其实际收益减少。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只能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来计算利息。例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出借人虽然借条上写的是10万元,但实际只能按照9.5万元来计算利息收益。而且,如果借款人以提前扣除利息为由提出抗辩,出借人可能还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证明借款的实际情况,这无疑增加了出借人的诉讼风险和成本。 对于借款人而言,提前扣除利息看似减少了还款压力,但实际上却可能陷入高额利息的陷阱。因为借款人往往是按照借条上的本金金额来计算利息的,而实际到手的本金却减少了,这就导致了借款人承担的实际利率要高于约定利率。此外,提前扣除利息还可能影响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如果在还款过程中出现纠纷,可能会对借款人的信用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提前扣除借款本金利息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双方在进行借款活动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按照实际借款金额进行交易,并明确约定利息的计算方式和还款方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