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怎样的?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受害人因事故受到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损,而由侵权人给予的赔偿。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如果受害人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就符合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情况算“严重精神损害”呢?一般来说,当受害人因事故导致伤残、死亡等后果时,通常会被认定为造成了严重精神损害。比如,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失去了肢体、留下了永久性的疤痕、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等,这些情况都会给受害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符合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 接下来,赔偿数额的确定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法院会结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例如,如果侵权人是故意造成事故,或者事故导致受害人严重伤残,那么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对较高;相反,如果侵权人过错较小,后果相对较轻,赔偿数额也会相应减少。 在实际操作中,受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需要通过法律途径。一般是在向法院提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伤残鉴定报告、心理咨询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确实遭受了精神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总之,道路交通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精神痛苦的一种补偿,受害人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合法途径主张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