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对农村拆迁有什么政策?


在十四五期间,农村拆迁相关政策依然遵循国家既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同时结合阶段发展需求有一定的侧重和细化。 首先从法律依据上来说,《土地管理法》是农村拆迁的重要法律基础。该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这里的公共利益包括军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地等情形。 在拆迁补偿方面,《土地管理法》明确,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对于农村村民住宅,应当按照先补偿后搬迁、居住条件有改善的原则,尊重农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对因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予以补偿,保障农村村民居住的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 在拆迁程序上,一般需要经过多个步骤。首先是发布拟征收土地公告,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然后进行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之后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最后在完成征地补偿登记后,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落实补偿费用,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此外,十四五规划强调乡村振兴,在农村拆迁过程中也会更注重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等,同时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例如在安置方式上可能会更加多元化,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等方式,为被拆迁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发展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