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包括哪些?


在我国的司法程序中,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下面为你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要理解二审审理范围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这意味着二审法院通常不会对一审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而是围绕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展开。也就是说,主要针对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或者法律适用方面存在错误的部分进行审理。比如,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对某一关键事实的认定有误,或者在适用某条法律规定上存在偏差,二审法院就会着重对这些方面进行审查。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当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时,即便上诉人没有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上诉请求,二审法院也会依职权进行审理。这是因为法律不仅要保障当事人的私权利,也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一审判决严重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可能导致不公正的结果,或者判决结果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如环境污染案件中一审判决未充分考虑环境公益等情况,二审法院就会主动进行审查和纠正。 此外,如果一审判决遗漏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二审法院也会对该遗漏部分进行审理。比如,当事人在一审中提出了多项诉讼请求,但一审判决只对部分请求进行了处理,对于遗漏的请求,二审法院会进行审查和处理,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的保护。 在刑事案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这体现了刑事诉讼中二审全面审查的原则,目的是确保对刑事案件的准确处理,保障司法公正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主要围绕上诉请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进行全面审查或者对特定事项进行审查,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