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我在一个涉及法律程序的事件中,听说有回避制度,但不太清楚它的适用范围。我想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回避,是只适用于审判人员,还是其他人员也适用呢?了解这个对我处理当前的事情很重要。
展开 view-more
  • #回避制度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回避制度,通俗来讲,就是在司法活动里,与案件存在特定利害关系的人员不能参与该案件的处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案件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 在我国,回避制度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除了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也有类似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回避制度的适用人员并不局限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在刑事诉讼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也适用回避制度。在民事诉讼中,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同样适用。 比如在一个民事合同纠纷案件中,如果法官是原告的大学同学,且关系十分密切,那么这种情况就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原告就有权依据法律规定申请该法官回避。 总之,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多种诉讼参与人员,目的就是为了排除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因素,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得到妥善解决。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