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中介的欺诈行为有哪些?


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中介欺诈行为是一个需要购房者高度警惕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欺诈行为及相关法律依据。 虚构房源信息是常见的欺诈手段之一。有些中介为了吸引客户,会虚构一些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经出售的房源信息。他们会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房源图片、价格等,当客户咨询时,再以各种理由推荐其他房源。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所以,如果中介虚构房源信息构成欺诈,购房者有权要求相应赔偿。 隐瞒房屋真实情况也是一种欺诈行为。比如,中介明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产权纠纷等情况,但却故意不告知购房者。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二条规定,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中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如果中介隐瞒房屋的重要真实情况,购房者不仅可以不支付中介报酬,还能要求中介赔偿损失。 另外,部分中介会在交易过程中诱导购房者签订不合理的合同条款。他们可能会故意模糊合同中的一些关键内容,或者设置一些陷阱条款,让购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额外的费用或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所以,如果购房者发现是在被欺诈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撤销合同。 抬高房价赚取差价也是不良中介的惯用伎俩。中介可能会先与卖家谈好一个较低的价格,然后再以较高的价格卖给购房者,从中赚取差价。这种行为损害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依据相关法律,这种不诚信的交易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购房者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可以要求中介退还差价并承担相应责任。 最后,有些中介还会违规操作,如未取得相关资质就从事中介服务,或者挪用客户的购房款等。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行业规范,还可能触犯法律。《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资质和经营行为有明确规定,中介机构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临相应的处罚。购房者在选择中介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其资质,避免与不正规的中介合作。 总之,购房者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仔细核实相关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