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有哪些常见问题?


在二手房交易中,定金合同是保障买卖双方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中的常见问题。 首先,定金的性质和作用需要明确。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在二手房交易中,买家支付定金给卖家,意味着买家有购买该房屋的意向,并且在一定期限内会与卖家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如果买家违约不买,定金一般不予退还;如果卖家违约不卖,则需要双倍返还定金。这一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其次,定金的数额也有相关规定。根据《民法典》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在二手房交易中,这就要求买卖双方在定金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的具体数额,并且要注意不能超过房屋总价的百分之二十。例如,一套价值200万的二手房,定金最多只能约定为40万。 再者,定金合同的形式也很重要。定金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的数额、交付方式、交付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双方因为口头约定不清而产生纠纷。同时,定金合同是实践性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也就是说,只有买家实际支付了定金,定金合同才生效。 另外,关于定金的退还条件也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除了前面提到的卖家违约双倍返还定金的情况外,还可能存在一些其他情况导致定金需要退还。比如,如果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因为双方在签订正式购房合同前就合同条款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等情况,定金应当如何处理,都应该在定金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 最后,要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而“订金”在法律上一般被视为预付款。如果是“订金”,在交易未达成时,通常是可以退还的。所以,在签订定金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中写的是“定金”还是“订金”。 总之,在二手房交易中签订定金合同需要谨慎,买卖双方都应该充分了解定金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