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选择定期定额征收好还是查账征收好?


对于个体户来说,定期定额征收和查账征收各有特点,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 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在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包括经营数量)或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进行核定,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简单来讲,就是税务机关给个体户核定一个固定的税额,不管这个月实际经营情况如何,都按照这个固定的税额来交税。依据《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这种方式适用于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和县以上税务机关(含县级,下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收管理。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个体户自己建立复杂的账目,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经营业务相对简单、财务核算能力较弱的个体户来说比较方便。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如果个体户实际经营额远超定额,可能会导致税负不合理。 查账征收则是纳税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根据自己的财务报表或经营情况,向税务机关申请其营业额和所得额,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先开缴款书,由纳税人限期向当地代理金库的银行缴纳税款。这种征收方式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能够据以如实核算,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规定,查账征收要求个体户建立完善的财务账目,准确记录收入、成本和费用等。它的优点是税负相对公平,根据实际经营情况交税,经营效益好就多交,效益差就少交。缺点是对个体户的财务核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或者自己具备较强的财务知识,建立和维护账目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如果个体户经营规模较小、业务简单、财务核算能力有限,定期定额征收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而如果经营规模较大、业务复杂、财务核算制度健全,查账征收更能体现公平税负原则,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