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从犯会怎么判刑?


在探讨合同诈骗从犯的判刑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耍各种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而且数额还比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合同诈骗的几种情形,比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用假的单位或者假的身份证明去签订合同;或者收了对方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后就跑路;又或者在签订合同之后,故意以各种理由不履行合同义务,骗取对方的财物等等。一旦诈骗数额较大,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量刑,《刑法》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和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区分。如果诈骗数额较大,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可能会并处罚金;要是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那么从犯在合同诈骗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呢?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就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从犯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主观恶性也相对较低。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从犯的作用大小和量刑轻重,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从犯参与犯罪的程度,是一开始就参与策划,还是中途才加入;从犯在犯罪中所实施的具体行为,是主要的实行行为,还是辅助性的行为;从犯获取的非法利益的多少,是和主犯平分赃款,还是只得到很少一部分;以及从犯的主观故意程度,是明知犯罪而积极参与,还是被他人胁迫或者诱导参与。 举例来说,如果在一个合同诈骗案件中,主犯精心策划了整个诈骗方案,从犯只是帮忙传递一些虚假的文件资料,而且从犯并不清楚这些文件资料的具体用途和危害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从犯的作用就比较小,可能会被从轻处罚。又比如,从犯虽然参与了合同诈骗的部分环节,但在犯罪过程中主动停止了自己的行为,并且采取措施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根据具体情况,有可能会对从犯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所以,对于合同诈骗的从犯如何判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从犯在犯罪中的作用、参与程度、主观故意等多方面因素,依据法律规定来综合判断。如果涉及到合同诈骗从犯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以便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