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教唆未遂会怎么判刑?
我朋友之前教唆别人去实施犯罪,结果那个人没听他的,没去犯罪。现在警方介入调查了,我们都很担心我朋友会被判刑。想问下在刑事案件里,像这种教唆未遂的情况一般会怎么判刑呢?
展开


在刑事案件中,教唆未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法律概念。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教唆未遂。教唆未遂就是指教唆者故意教唆他人去实施犯罪行为,但被教唆的人没有按照教唆者的意图去实施犯罪,可能是根本没去实施,也可能是实施过程中没有达到犯罪既遂的状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教唆未遂的判刑,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 从主观方面来看,要考虑教唆者的教唆故意的程度。如果教唆者是非常积极、坚决地教唆他人犯罪,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大;反之,如果教唆的程度比较轻微,主观恶性相对较小。比如,有的教唆者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者开玩笑式的教唆,和那些有预谋、有计划地教唆他人犯罪的情况是不同的。 从客观方面来说,要看教唆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如果教唆的是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如故意杀人、抢劫等,即使未遂,其潜在危害也是比较大的;而如果教唆的是一些相对较轻的犯罪,如轻微的盗窃等,潜在危害相对较小。 另外,被教唆者的情况也会影响对教唆未遂的判刑。如果被教唆者本身是容易受到影响的未成年人或者心智不健全的人,教唆者的责任可能会更重一些。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来决定对教唆未遂的教唆犯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以及从轻、减轻的具体幅度。例如,可能会在原本该罪既遂的法定刑基础上,适当降低量刑档次或者减少刑罚的期限等。总之,教唆未遂的判刑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判断和裁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