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售假罪会怎么判刑?


制假售假罪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在我国《刑法》中与之相关的常见罪名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该罪的判刑情况。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这里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但不包括建筑工程。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有不同的量刑标准: 第一档,如果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例如,张三制假售假,销售金额达到了15万元,那么他可能会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罚金,罚金的范围是7.5万元(15万元×50%)到30万元(15万元×2)之间。 第二档,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假如李四的制假售假销售金额为30万元,他就可能被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要缴纳15万元(30万元×50%)到60万元(30万元×2)之间的罚金。 第三档,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若王五制假售假销售金额达到了100万元,那他会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时要缴纳50万元(100万元×50%)到200万元(100万元×2)之间的罚金。 第四档,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比如赵六制假售假销售金额高达300万元,他可能会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还要缴纳150万元(300万元×50%)到600万元(300万元×2)之间的罚金,甚至可能会被没收财产。 此外,如果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了上述各档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例如,制假者生产了一批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了60万元(五万元的三倍以上),那么也会以该罪未遂来处理。 总之,制假售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大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