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电信诈骗会怎么判刑?


在探讨未成年犯电信诈骗如何判刑之前,我们先来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电信诈骗,简单来说,就是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而未成年人,在我国法律里指的是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有着明确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电信诈骗犯罪,一般要求年满十六周岁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电信诈骗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因为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具体的量刑会根据诈骗的数额、犯罪情节等因素来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如果诈骗数额较大,可能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但对于未成年人,法院在量刑时会充分考虑其年龄、犯罪动机、悔罪表现等情况,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外,对于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必要的时候,可以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这种矫治教育旨在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防止其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