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适用仲裁?
我和别人有一些纠纷,不太想走法院诉讼的流程,听说有仲裁这种方式。但我不知道具体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用仲裁来解决问题,想了解一下适用仲裁的情况都有哪些。
展开


仲裁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意味着,如果是在经济活动中,比如买卖、租赁、借款等合同产生的纠纷,就可以考虑通过仲裁来解决。比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乙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甲就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同时,第三条也明确了不适用仲裁的情况。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是不能仲裁的。因为这些纠纷往往涉及到人身关系和行政权力,不适合通过仲裁这种民间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继承纠纷中,涉及到对亲属关系和遗产分配的判定,这需要依据专门的继承法和相关司法程序来处理,不能通过仲裁解决。所以,在考虑通过仲裁解决纠纷时,要先确定纠纷是否属于可仲裁的范围。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