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下是禁止离婚的?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确实存在一些情形是禁止离婚的。这主要是为了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以及稳定家庭关系。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情形及对应的法律依据。 首先,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是为了保护妇女和胎儿、婴儿的合法权益。在女方的这些特殊时期,身体和心理都比较脆弱,需要良好的环境来恢复和照顾胎儿、婴儿。如果在此期间男方提出离婚,会给女方带来额外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和胎儿、婴儿的成长。不过,这条规定也有例外情况,即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这里的“确有必要”一般是指男方有正当理由、女方有重大过错等情况。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其次,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这是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避免法院的司法资源被过度消耗。法院作出不准离婚的判决或者调解和好后,意味着双方的婚姻关系还有修复的可能,此时给予双方一定的时间冷静和修复感情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原告没有新的情况和理由,在六个月内又起诉,法院通常不会受理。依据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七)项。 此外,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这是对现役军人婚姻的特殊保护。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要使命,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危险性,为了稳定军心,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这里的“重大过错”一般是指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等情形。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一条。 总之,了解这些禁止离婚的情形,有助于当事人正确认识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同时,在面临离婚问题时,当事人也应该尊重法律规定,依法处理婚姻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