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况的法定继承原则和份额是怎样的?
在法定继承中,“特殊情况”通常涵盖了多种情形,下面将详细介绍特殊情况的法定继承原则和份额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这里所说的生活有特殊困难,是指继承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或经济收入难以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缺乏劳动能力则是指因年老、疾病、残疾等原因不能从事劳动或丧失了劳动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第二款规定,这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例如,某老人因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在继承遗产时就应适当多分一些,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主要扶养义务包括在经济上提供主要的生活费用,在生活中给予主要的照料和帮助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第三款明确了这一原则。比如,长期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且承担了照顾被继承人日常生活主要责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适当多分得一定份额,这是对其扶养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再者,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这一规定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如果继承人有能力和条件扶养被继承人,但却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那么在分配遗产时,法律会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第四款对此作出了规 定。比如,某继承人有稳定的收入和足够的时间,但对被继承人不管不顾,在分配遗产时就可能会少分甚至不分。
另外,对于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有相关规定。例如,邻居长期照顾孤寡老人,在老人去世后,邻居可以适当分得一部分遗产。
在法定继承中确定特殊情况下的继承份额时,继承人之间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公平合理地确定各个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总之,法定继承中的特殊情况遵循着公平、合理、照顾弱者以及权利义务相一致等原则来确定继承份额。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商铺拆迁导致企业停产,企业该如何获得补偿?
军官离婚孩子一般都归女方吗?
婚后自己全款买房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能否马上离职?
判处拘役后还可以申请监视居住吗
怎样注册商贸公司,需要什么手续?
金财互联财务制度如何更改?
社保卡 中断后还能使用吗?
未成年人核准追诉第一案是怎样的情况?
主动辞职是否能领取失业补助金?
派出所乱作为该怎么投诉?
离婚女方净身出户是否要给抚养费?
占用汽车停车位该怎么举报?
法人接收审查调查期间公司重大事项该如何处理?
签了传媒公司后该怎么解约?
倒卖盗版书是否构成犯罪?
未实现追偿权的担保人能否就担保合同申请再审?
股东会决议后多久变更法人?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