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加班费怎么计算?


标准工时制是我国普遍实行的一种工时制度,它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在这种工时制度下,加班费的计算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加班情形下的加班费计算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接下来,我们说说加班费具体的计算方式。要计算加班费,关键在于确定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和加班时长。计算基数通常是劳动者的月工资收入,但如果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则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一般按照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来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以月工资收入为计算基数为例,我们先计算出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日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根据相关规定,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小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日工资÷8小时。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例子来看看不同情形下加班费的计算。假设小李的月工资是5000元,那么他的日工资就是5000÷21.75 ≈ 229.89元,小时工资就是229.89÷8 ≈ 28.74元。 如果小李在工作日加班3小时,按照法律规定,他的加班费就是28.74×3×150% = 129.33元。 要是小李在休息日加班了一天,且公司没有安排补休,那么他这一天的加班费就是229.89×200% = 459.78元。 若小李在法定休假日加班了一天,他这一天的加班费则是229.89×300% = 689.67元。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下加班费的计算并不复杂,只要确定好计算基数和加班时长,按照不同情形对应的标准进行计算就可以了。劳动者要清楚自己的权益,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支付加班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