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其认定标准。 首先,主体方面,必须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只有通过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并经注册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才能合法行医。那些没有取得这些资格证书的人,如仅参加过一些短期培训就给人看病,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就开展诊疗活动的人,就属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范畴。 其次,行为方面,非法行医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医疗活动是指运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诊者诊断病情、治疗疾病、缓解痛苦等一系列行为。比如,给患者开药方、进行手术、针灸推拿等。一些常见的非法行医行为包括在没有正规医疗场所的情况下为他人看病,或者打着祖传秘方的幌子售卖所谓的“神药”治疗疾病等。 再者,情节严重也是认定非法行医罪的关键要素。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情节严重”: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在法律依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之,认定非法行医罪需要综合考虑主体、行为和情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只有在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才会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