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行为异议的主体有哪些?
我在一场官司判决后的执行阶段,对执行行为有异议,不太清楚自己有没有资格提出执行行为异议。我想了解一下,到底哪些人可以作为执行行为异议的主体呢?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执行行为异议是指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的制度。下面来详细介绍执行行为异议的主体。 首先是当事人。这里的当事人指的是执行程序中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是依据生效法律文书,请求法院强制对方履行义务的一方。比如张三拿着法院判决李四还钱的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李四的财产,张三就是申请执行人。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法院的执行行为让张三觉得不合理,比如执行的财产范围超出了判决确定的范围,张三就可以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被执行人则是需要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履行义务的一方。还是上面的例子,李四就是被执行人。要是法院在执行时,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比如没有提前通知李四就直接查封了他的财产,李四也有权利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其次是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是指执行行为影响到其合法权益的人。比如,法院要执行被执行人的一套房子,但这套房子实际上有第三人王五的部分产权。王五虽然不是执行案件的当事人,但法院执行该房屋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权益,那么王五就属于利害关系人,有权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总之,执行行为异议的主体主要包括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他们在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都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