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术相关的医疗纠纷有哪些?


与手术相关的医疗纠纷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争议。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与手术相关的医疗纠纷类型: 手术前告知不足引发的纠纷。在手术前,医生有责任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的相关信息,包括手术的必要性、风险、可能的并发症等。这是为了让患者能够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是否进行手术的决定。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或者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在患者处于昏迷等无法自主作出决定的状态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说明等情形下,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如果医生没有尽到充分告知的义务,患者在术后出现问题,就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决定,从而引发纠纷。 手术操作失误导致的纠纷。手术操作应该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和流程进行。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错误,比如开错刀、手术部位错误、遗留医疗器械在患者体内等,这显然违反了医生应有的注意义务和专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这种因手术操作失误给患者带来身体伤害和额外痛苦的情况,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进而引发纠纷。 术后护理不当产生的纠纷。手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护理程序和要求,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和治疗。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按时巡查、没有正确执行医嘱、对患者的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等,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就属于术后护理不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包括术后护理都负有责任,所以护理不当引发的不良后果,患者也可以要求医疗机构给予说法,从而产生纠纷。 医疗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纠纷。在手术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种医疗产品,如植入物、医疗器械、药品等。如果这些医疗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比如植入物在体内出现故障、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损坏、药品存在假药劣药情况等,给患者造成了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这种情况下,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就可能产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