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率是按含税收入还是不含税收入计算呢?
我在计算公司税负率时,拿不准是该用含税收入还是不含税收入来算。听说不同算法结果差别挺大,这会影响我对公司税务情况的判断。我想知道在法律规定里,税负率到底该按哪种收入来计算呢?
展开


税负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已交税金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税收负担的轻重程度。要弄清楚税负率是按含税收入还是不含税收入计算,我们需要依据相关的税法规定来确定。 在我国税收实践和相关规定中,计算税负率使用的是不含税收入。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在涉及销售额等概念时,明确指出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也就是不含税的。这是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是独立于商品或服务价格之外单独核算的。 以增值税税负率为例,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这里的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就是不含税收入。如果使用含税收入来计算,就会把税款本身也包含进去,导致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 再比如企业所得税,虽然它的计算基础是应纳税所得额,但在分析税负情况时,与收入对比时也是用不含税收入。因为含税收入包含了增值税等流转税,这些流转税并非企业的实际经营所得,将其排除后才能准确衡量企业所得税负担与经营收入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税法规定的角度,还是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的实际情况,计算税负率应该使用不含税收入。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