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补缴是怎么回事?


退税和补缴在税务领域是较为常见的情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退税。退税就是税务机关把你多交的税款退还给你。这主要是因为在平时预缴税款的时候,你交的税比按照全年实际收入算下来应该交的税要多。举个例子,有些人可能有一些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像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在预缴税款时没有来得及申报扣除,这样就导致预缴的税款多了,在年度汇算时就可以申请退税。 从法律依据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终了后,居民个人需要汇总上述四项所得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出本年度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年度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如果结果是负数,那就说明你可以申请退税。 接下来,说说补缴。补缴就是你交的税比按照全年实际收入算下来应该交的税少,所以需要把少交的部分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你除了有工资收入外,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其他综合所得收入,各项收入合并后适用的税率提高了,导致预缴税款小于全年应纳税款;或者你在多个单位任职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每个单位都按照各自发放的工资进行了预扣预缴,可能没有合并计算,也会出现少交税的情况。 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如果年度汇算后计算出应补税额,纳税人就应当依法办理补税。如果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或者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会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所以,当你遇到需要补缴税款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办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