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级工伤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十级工伤鉴定标准是判断职工所受伤害是否构成十级工伤的依据,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保障职工在遭受工伤时,依据明确的标准获得相应的赔偿和待遇。 工伤鉴定是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申请工伤认定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的等级鉴定。通俗来讲,就是看看因为工作受伤或者生病,对职工干活的能力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影响有多大,然后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关于十级工伤鉴定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 - 2014)中有详细规定。以下为你列举一些常见的情况: 在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符合标准的情况如脑挫裂伤无功能障碍;开颅手术后无功能障碍;颅内异物无功能障碍。通俗理解就是脑袋受伤了,经过治疗后,不影响正常的身体功能和生活。 面部损伤方面,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 cm²;全身瘢痕面积<5%,但≥1%。简单来说,就是脸上或者身上有一定面积的瘢痕等情况。 颈部损伤方面,符合标准的情况是颈部瘢痕畸形,不影响活动。也就是脖子上有瘢痕变形了,但不影响脖子的正常活动。 手部损伤方面,标准为一手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 cm²以上);手背植皮面积>50cm²,并有明显瘢痕。比如手指断了一部分或者手指不能正常活动,手指尖或者手背上有一定面积的植皮和明显瘢痕等情况。 足部损伤方面,足背植皮面积>100 cm²。就是脚背上有一定面积的植皮情况。 在其他损伤方面,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者。意思就是身体某个部位骨折了,治好后对身体功能没什么影响或者影响比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认定和鉴定都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