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购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签订购房合同是购买房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权益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在签订购房合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首先,要仔细审查合同主体。购房合同的主体包括出卖人和买受人。对于出卖人,要确认其是否具备合法的销售资格。如果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查看其是否持有“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四)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出卖人才能合法进行商品房预售。对于买受人,要确保合同上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信息一致,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其次,合同条款的内容至关重要。合同中应明确房屋的基本信息,如房屋位置、面积、户型等。面积条款尤其要注意,不仅要写明建筑面积,还要明确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同时,要关注房屋的质量条款,合同中应明确房屋的质量标准和保修责任。开发商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房屋承担保修责任。 再者,付款方式和期限也需要明确。购房款的支付方式一般有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三种。合同中要明确付款的时间节点和金额,以及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如果选择银行贷款,要约定好如果贷款未获批的处理方式。例如,是由买受人自行解决资金问题继续履行合同,还是可以解除合同等。此外,合同中还应明确交房时间和条件。交房时间是购房者期待入住的重要时间节点,合同中应明确具体的交房日期。交房条件包括房屋的验收合格证明、相关配套设施的交付情况等。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最后,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也不能忽视。违约责任条款应明确双方在违反合同约定时应承担的责任,如违约金的数额或计算方式等。争议解决方式一般有协商、仲裁和诉讼三种。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总之,签订购房合同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法律行为,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