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通常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 这是确定责任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一方闯红灯、超速、逆行等违规行为直接导致了碰撞事故的发生,那么该方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主要作用,通常会承担较大的责任。例如,在一个十字路口,甲驾驶机动车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乙车发生碰撞,那么甲的闯红灯行为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甲可能会被认定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当事人的过错程度** 过错程度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交通事故,却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比如酒驾后故意超速行驶并发生事故。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交通事故,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了但轻信能够避免。例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疲劳驾驶,没有注意到前方路况而发生事故,这就是一种过失行为。过错程度越严重,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 **交通规则遵守情况** 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是判断责任的重要依据。交通规则涵盖了很多方面,如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让行规定、信号灯的遵守等,行人的过马路方式、是否走人行道等,非机动车的行驶路线、是否逆行等。例如,在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机动车不按信号灯指示通行,或者在人行横道前不礼让行人,这些都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会影响责任的划分。 **事故现场勘查情况** 事故现场的勘查结果对于责任划分至关重要。交警会对事故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包括车辆的行驶轨迹、碰撞位置、刹车痕迹、现场遗留物等。通过这些勘查情况,可以推断出事故发生时各方的行驶状态和行为。例如,通过刹车痕迹的长短可以判断车辆行驶的速度以及驾驶员是否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车辆的碰撞位置可以反映出事故发生时双方的行驶方向和角度等。 **检验、鉴定结果** 在一些交通事故中,需要对车辆的性能、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如是否酒驾、毒驾)等进行检验、鉴定。这些结果对于确定责任也有重要作用。比如,如果鉴定结果显示驾驶员在事故发生时处于酒驾状态,那么该驾驶员很可能会被认定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 **路权规定** 路权是交通参与者依法享有的在道路上通行的权利。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第三十七条规定,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道路划设专用车道的,在专用车道内,只准许规定的车辆通行,其他车辆不得进入专用车道内行驶。例如,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导致与非机动车发生碰撞,机动车侵犯了非机动车的路权,可能会承担较大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