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购房陷阱有什么绝招?


在购房过程中,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陷阱,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法律手段来应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购房陷阱类型。常见的购房陷阱包括虚假宣传、质量问题、合同欺诈等。虚假宣传是指开发商夸大房屋的优点,如配套设施、绿化率等;质量问题可能涉及房屋的结构安全、装修质量等;合同欺诈则是在合同条款中设置不利于购房者的内容。 对于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开发商进行了虚假宣传,购房者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比如开发商宣传小区有大型的健身会所,但实际并未建设,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给予经济补偿。 在面对质量问题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房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是一般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开发商有责任进行修复。 关于合同欺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如果开发商在合同中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购房者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 为了避免陷入购房陷阱,购房者在购房前要仔细了解开发商的信誉和资质,查看相关证件是否齐全。在签订合同前,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或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对合同条款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在购房过程中,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宣传资料、合同、付款凭证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购房者要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来应对购房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