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政策购房的典型“妙计”是什么以及有哪些风险?


在房地产市场中,部分购房者为了绕过政策限制实现购房目的,会采用一些所谓的“妙计”,但这些方式往往伴随着诸多风险。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绕过政策购房的典型“妙计”及其风险。 典型“妙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借名买房”,指的是购房者由于自身不具备购房资格,便借用具有购房资格者的名义来购买房屋。比如小张没有当地购房资格,但他的朋友小王有,小张就出钱以小王的名义买房。第二种是“阴阳合同”,即买卖双方就同一房屋签订两份不同的合同,一份对外的合同用于向有关部门备案,价格通常较低;另一份对内的合同则是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价格为真实交易价格。目的是为了减少税费或者获得更多贷款。第三种是“假离婚”,夫妻双方为了获得购房资格或者享受首套房优惠政策而办理离婚手续,待购房完成后再复婚。 这些“妙计”存在显著的风险。就“借名买房”而言,房屋产权登记在出名人名下,若出名人反悔,实际购房者可能无法证明自己是房屋的实际出资人,从而失去房屋所有权。依据《民法典》物权编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所以实际购房者仅凭借私下的协议很难保障自己的权益。 “阴阳合同”也存在很大风险。一旦被有关部门发现,不仅会面临补缴税费、罚款等行政处罚,合同还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阴阳合同中虚假价格的条款可能会被认定无效。 “假离婚”更是存在人财两空的风险。虽然是“假离婚”,但在法律上双方的婚姻关系已经解除,若一方反悔不愿复婚,另一方将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恢复婚姻关系,还可能在财产分割上遭受损失。 总之,绕过政策购房的“妙计”看似可行,实则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购房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购房政策,通过合法途径实现购房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