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行贿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单位行贿罪会判刑几年?


单位行贿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这里的“不正当利益”,就是指那些通过正常合法途径无法获得的利益,比如通过行贿拿到本不该得到的项目、资质等。“回扣、手续费”很好理解,就是在经济往来中,暗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的额外钱财。而“情节严重”通常会综合行贿的数额、行贿的次数、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说,如果单位行贿构成犯罪,首先单位要交罚金,这就好比是对单位违法行为的一种经济惩罚。同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就是在行贿这件事里起到主要作用的人,会被判刑,刑期在五年以下,并且还要交罚金。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对行贿罪的具体情节和数额标准等进行了细化。一般来说,行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会被认定为犯罪。例如,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或者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并有特定情形的,通常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具体的量刑还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比如行贿人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是否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如果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单位行贿罪的量刑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来确定最终的判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