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贷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放高利贷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高利贷。高利贷就是指民间借贷中,出借人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了这个标准,超过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放高利贷行为,只是民事违法行为,不会直接构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出借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借款人偿还本金和合法范围内的利息,但对于超出法律规定部分的利息,法院是不会支持的。比如,甲借给乙10万元,约定年利率为30%,而当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换算下来年利率为20%,那么甲只能要求乙按照20%的年利率支付利息,超出的10%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 然而,如果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那就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为了催讨高利贷,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者进行非法拘禁等行为,就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罪名,如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等。此外,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还会构成高利转贷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所以,放高利贷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关键要看是否存在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利息是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在进行民间借贷活动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自身行为的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