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


在探讨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违章建筑。违章建筑,通俗来讲,就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比如,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就开工建设的房屋,或者虽然有证但建设的内容与规划许可不一致的建筑等。 关于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但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 这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如果房屋是违章建筑,那么基于该房屋签订的租赁合同是无效的。不过,如果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出租人能够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合同就会被认定为有效。 那么,当租赁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违章建筑租赁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承租人已经支付的租金,出租人应当返还。对于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对房屋进行的装修等投入,如果是经过出租人同意的,那么可以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分担损失。如果是承租人擅自装修的,那么可能需要自行承担损失。 所以,当你发现租赁的房屋是违章建筑时,首先要确定该房屋是否能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取得相关许可或批准。如果不能,租赁合同通常是无效的。此时,你可以与出租人协商解决租金返还和装修损失等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