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签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婚内签订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婚内协议是什么。简单来说,婚内协议就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事项进行约定而签订的协议。常见的婚内协议包括财产分配协议、忠诚协议等。 从法律依据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表明,关于财产方面的婚内协议,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个有效的婚内协议,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双方能够理解协议的内容和后果,并且能够独立做出意思表示。比如精神正常、年满18周岁的夫妻双方签订协议,就符合这个条件。二是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被威胁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那么这份协议很可能是无效的。三是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协议不能约定限制一方的人身自由,不能约定逃避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法定义务。如果协议约定一方出轨就要净身出户,这样的条款可能因为限制了一方的合法财产权益,在司法实践中不一定会被完全支持。 然而,如果婚内协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份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协议约定一方不得提出离婚,这就违反了婚姻自由的原则,是无效的。另外,如果协议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况,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也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 所以,婚内签订的协议一般情况下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是具有法律效应的,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协议的内容和签订的情况来判断。如果对协议的效力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