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协议没有公证是否有法律效力?
我和朋友签了一份财产协议,当时没去公证。现在有点担心,不知道没公证的话,这份协议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力。会不会因为没公证,以后出了问题就不被法律认可了?想了解下这种情况下协议的效力问题。
展开


首先,财产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就财产的归属、使用、处分等方面达成的约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一般来说,财产协议没有公证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只要签订财产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份财产协议就是有效的,并不以公证为生效要件。 例如,甲乙两人签订了一份关于房产归属的财产协议,双方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协议中约定该房产归甲所有是双方自愿达成的,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即使这份协议没有经过公证,它也是有效的,对甲乙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不过,公证可以增强财产协议的证明力。经过公证的财产协议,如果没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人民法院会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所以,虽然没公证的财产协议有效,但公证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