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国家军事利益和国防安全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该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简单来说,就是在战争时期,行为人通过编造或者传播虚假的信息,从而扰乱军队的正常军心和士气。军心对于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的行为会对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国防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应当立案。这里的“战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条规定,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也就是说,只要是在这些特定的“战时”期间,实施了造谣扰乱军心的行为,就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立案标准,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都应当予以立案追诉。例如,有人在战时故意编造我军伤亡惨重、弹药不足等虚假信息,并在军队中或者公众中传播,使得军人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影响了军队的正常秩序和士气,这种情况就符合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立案条件。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罪的认定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谣言的内容、传播的范围、造成的影响等。如果谣言内容严重违背事实且具有较大的误导性,传播范围广泛,导致较多军人产生心理波动,影响了军事行动的正常开展,那么就会被认定为情节较为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八条规定,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表明,对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法律规定了不同程度的刑罚。 总之,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是在战时实施了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在战时自觉维护军队的稳定和军心的团结,避免触犯相关法律。





